什么是VOC?
普通的定义,它就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(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);站在环保视角,是指活泼的、会产生危害的那一类挥发性有机物。由此可见,挥发和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这两点是十分重要的。
具体的解释,各有各的不同,但是核心是不变的。
美国ASTM D3960-98标准,VOC定义为任何能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。
美国联邦环保署(EPA),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解释为除CO、CO2、H2CO3、金属碳化物、金属碳酸盐和碳酸铵外,任何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的碳化合物。
世界卫生组织(WHO,1989)对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(TVOC)的定义为,熔点低于室温而沸点在50~260℃之间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总称。
国际标准ISO 4618/1-1998和德国DIN 55649-2000对VOC的定义,涉及色漆和清漆运用,就是在常温常压下,任何能自发挥发的有机液体和/或固体。德国DIN在测定VOC含量时,又增加了一个限定,即在通常压力条件下,沸点或初馏点低于或等于250℃的任何有机化合物。
定义有相同之处,但也各有侧重。
如美国的定义,对沸点初馏点不作限定,强调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,不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的就叫作豁免溶剂,如丙酮、四氯乙烷等。世界卫生组织则对沸点或初馏点作限定,不管其是否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。国际标准ISO 4618/1-1998和德国DIN55649-2000标准对沸点初馏点不作限定,也不管是否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,只强调在常温常压下能自发挥发。
其实,最方便和最常见的方法是根据沸点来界定哪些物质属于VOC,而最普遍的共识就是指那些沸点等于或低于250℃的化学物质。一旦沸点超过250℃的那些物质,就不归入VOC范畴,往往被称为增塑剂。
那么,VOC来自哪里?
从环境上分解,室外主要来自燃料燃烧和交通运输;室内主要来自燃煤和天然气等燃烧产物、吸烟、采暖和烹调等得烟雾,建筑和装饰材料、家具、家用电器、清洁剂和人体本身的排放等等。
从行业上理解,包含很多领域。
比如烟草行业的油墨、有机溶剂;纺织品行业的鞋类制品所用的胶水;玩具行业的涂改液、香味玩具;家具装饰材料的涂料、胶黏剂等;汽车配件材料用到的胶水、油漆;电子电气用品,在较高温度下也会挥发出VOC;其他还有洗涤剂、清洁剂、衣物柔顺剂、化妆品、办公用品、壁纸及其他装饰品等等。
做过家庭装饰装修的朋友,对于气味一定很关注。众所周知,涂料是一种化学产品,其中含有很多能参加光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,也就是VOC。这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,对人体健康有巨大的影响。
在室内场所散发出的有机(碳基)气体,达到一定浓度时,短时间内会让人感到头痛、恶心、呕吐、乏力等,如不及时离开现场,严重时会出现抽搐、昏迷,并会伤害到人的肝脏、肾脏、大脑和神经系统,造成记忆力减退等严重后果。
一般来讲,婴幼儿有90%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,所以有毒涂料中的有害物质对儿童的侵害时间更长、影响更大,而儿童的身心特征又使得这种危害的后果要比成人更为严重。
所以,各国都对涂料等装饰装修材料中的VOC含量做了严格限制,并逐步形成强制性标准。比如内墙乳胶漆VOC要小于等于200克/升,如要获得绿色环保“十环标志”,则VOC含量必须小于100克/升。
认清VOC危害,这是迈出空气净化的重要一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