粉尘防护技术,3分钟看清楚4个治理方向

2022-10-20

从微观角度调查,长期在高粉尘企业、行业工作的人员,如果没有劳动防护意识,或是防护能力较差,没有配备合适的除尘设备等,很容易导致尘肺,往往是家庭式、村庄式、区域式群体爆发,一些病例也没有纳入到卫生健康委的统计数据。所以粉尘治理之路,任重而道远。

那么,要从哪些方面发力呢?行业研究及治理方向在哪里?

盘点一下,从“软+硬”2个方面有4个趋势。

软件方面,就是基础研究和大数据监控。

面对现实,不回避问题是关键,国内对各类生产性粉尘产生机理、运移规律的基础研究还是欠缺的,复杂特殊环境中的粉尘产运特征很难准确掌握,还不能完整有效提供除尘设备研发的理论支撑。

由于新工艺、新材料、新设备的不断出现,使得粉尘危害理化特性、健康有害性、作业风险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待深入,影响着粉尘工程防护的相关法规、标准、技术的出台和创新。夯实理论基础,才有持续的创新动力源。

还有就是大数据管理,很容易看到不足,在粉尘危害防控方面,存在监测数据采集不全面、信息深度挖掘不够的问题。信息化短板体现在有效政策制定、监管实施等方面。

运营一个信息系统平台的确难度较大,有时比研发一套除尘设备还困难,但实现粉尘危害防控信息的监测与风险的预测预警,对于提升粉尘危害的防控是有重大意义的,比如创建风险综合评价指标和模型,确立相关分级分类标准,并开发出信息监测、多源数据共享交互、决策支持等综合性功能。

在粉尘治理“软”的方面,基础研究是“源”,信息平台是“网”。

针对硬件这块,那是实打实的应用了。

对于智能通风排尘技术与除尘设备研制,我们一直没有停止脚步。

图片2.png

目前也有不少“软肋”,比如监测、传感、智能化及联合作业条件的节能技术等研究应用还比较少,对于特殊工作场所、特殊产尘作业的综合通风设计的研究也较少开展。

开展大型工业通风全尺寸模型除尘模拟实验,研究混合式通风协同作用机理,还有多元混合式通风技术是非常必要的。研发高效、高精度、高可靠性的通风系统除尘设备,以及通风系统远程监测和智能控制技术与装备,是通风除尘技术新型的发展方向。

谈到个人防护,那是“贴身”的ZUI后屏障。

个人防护用品被视为可移动、便携式的工程控制措施,是传统工程防护措施的重要补充。

在实际使用中,粉尘防护用品技术与装备研发也面临较多问题,亟需建立个体防尘用品检测和实用性能评价技术标准体系。

现在劳动环境更加复杂化,对于新型粉尘危害,需要对穿戴使用的防护工具持续优化,比如:改进粉尘危害个体防护用品的舒适度、适用性水平和人体工程防护性。对于复杂或特殊作业场所,还需要深入高效低阻、大容尘量的个体防尘技术装备的研发,以满足劳动者日益增长的职业活动防尘防护需求。

在粉尘治理“硬”的方面,除尘设备是“器”,个体防护品是“具”。


阅读2
分享
写评论...